山東金礦爆炸事故的發生和原因,給了我們哪些警示!
日期:2022-04-29
編輯:未知
瀏覽:1331
2021年1月10日下午兩點,位于棲霞市西城鎮,正在建設中的五彩龍金礦發生了大爆炸,造成了22名工人被困在井地下。17
日晚22時許,通過3號鉆孔投放給養與井下工人取得聯系,根據井下傳回紙條顯示,五中段現有11人,六中段1人,另有10人
情況不明。后續救援工作還在全力緊張推進中。
地上積極設法營救,到了1月12日凌晨時,調來的各種專業設備已經有40多臺,而專業救援人員也有三百余位。先是采取強
制通風的方法給地下輸送氧氣,保證氧氣的供給,而另一方面,救援人員乘穩盤下井,對井筒進行清障工作,對被困人員采
取營救措施,而地上也在更多的調集專業設備參加營救工作。由于井筒內空間太小,導致爆炸所產生的有毒氣體無法快速排
除,再加上井筒的堵塞以及作業面狹小的原因,清楚井筒障礙工作進展緩慢這次事件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關注,不僅成立了省
市縣一體化的指揮部,更在現場成立了后勤部、醫療部、技術部等多個部門,確保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。
國內采礦爆炸事故接連發生,可能是什么原因導致,救援工作存在哪些阻力,通過此次金礦爆炸事故,給了我們什么警示?
根據網友查閱資料,并且收集了一些從事此行業的工作者,分析出了幾個猜測,當然,這也只是一家之言,不足以盡信。
第一,爆破作業時可能距離井筒比較近,爆炸的沖擊波造成了梯子的損壞。
第二,這個礦井應該采用的是豎井開拓,罐籠提升,所以才會導致梯子損壞。
第三,對于井下工作人員而言,爆破作業的每一個當頭面都會有24到48公斤的炸藥,這是很正常的事情,無可厚非。
第四,如果說這個爆炸不會衍生出頂板事故,那被困人員基本沒有什么生命危險,但受罪是肯定的,因為沒有食物供給。
現在的唯一問題是有毒氣體會不會彌漫到22位被困人員所處的位置?
臨近春節,各類安全生產事故再次迎來高發、頻發期,各地政府機關相繼發布政策嚴抓安全生產,確保節前安全生產持續
穩定。如煤礦、非煤礦山、金屬冶煉、工程建設等高危行業企業,無疑都是政府安全生產監管的重點。此次發生金礦爆炸
事故,痛心之余,我們更需要反思全國“安全生產管理與保障工作”究竟還存在哪些問題?為何如此高壓的安全生產監管
環境下,安全生產事故依舊頻頻發生?涉事企業瞞報長達30小時,是怎樣的原因令其如此漠視生命,無視監管?
1、安全生產管理監管執行問題
監管執行
依據救援技術專家判斷,事故外因是由于在離井口240米的一中段炸藥發生了爆炸,導致井筒內的通風、安全出口、通訊
等設施遭到破壞,22名處于井下600多米的作業員工被困失聯。但在不到一個月前,曾有媒體報道當地應急管理局執法人
員深入700米礦井作業一線進行現場檢查,與事故發生時間十分接近??陀^上,在有效的檢查與整改前提下,事故發生幾
率應該很小,那么究竟是現場檢查存在形式主義問題,還是企業整改不到位?
事故瞞報
此次事故企業瞞報時間長達30小時,在意識到無法憑借企業救援力量救出井下人員后,才向市應急管理局報告有關情況。
但據當地居民表示,事故發生時有明顯的聲音與震感,而在事故發生后的30小時內當地鄉鎮政府卻并未上報任何異常。
瞞報、遲報素來是安全生產救援工作的大忌,我國《刑法》、《安全生產法》、《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》
等法律法規,明確規定了安全生產事故的上報機制,并對瞞報、遲報制定了嚴厲的處罰措施,構成犯罪還將被追究刑事
責任。
2、安全生產保障機制構建仍待完善
為加強安全生產事故預防,提高事故救援與救濟補償,近年來國家相繼建立了多項機制措施。其中,引入保險力量參與
安全生產管理,在實踐中被證明是健全“事前風險防范”,提高“事后風險補償”的有效手段。同時,由于保險機構與
第三方安全風險管理服務機構獨立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之外,其提供的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服務更加公正、客觀,有利于
進一步完善現有安全生產保障體系。